日前,中国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2018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389家入选母基金中,河南16家上榜。其中,郑州高新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下简称“高新区引导基金”)作为河南唯一的区县级母基金,已连续两年上榜。这意味着,高新区引导基金已经获得市场和同行业的进一步认可。
近日,高新区引导基金相关负责人向大河报·大河财立方介绍了该基金的运行情况。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发起设立6只基金,总规模近20亿元。
| 发起设立6只基金,重点投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所谓“母基金”FOF(Fund of Funds),通俗说就是“基金的基金”。它与一般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母基金是以基金为投资对象,涵盖一二级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基金,如私募股权基金、私募创投基金,以及二级市场基金,如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而基金多以股票、债券、期权、股权等金融产品为投资对象。目前来看,母基金主要分为两种: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母基金。
高新区引导基金就是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于2016年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基金通过参股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发起设立不同类别的子基金(N),引导各类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形成(1+N)基金体系。
据该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引导基金主要围绕该区建设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投向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扶植创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高新区经济建设,促进国内外优质的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高新区聚集,扶植创业投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高新区引导基金共发起成立基金6只,总规模近20亿元,分别为河南省国控互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郑州泽赋北斗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河南农投华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河南高创正禾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河南信大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郑州高新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有限合伙)。其中,后面4只均为今年发起成立。
资料来源:天眼查
| 创新基金合作模式,延长产业链
“近年来,政府参与创业风险投资的角色正在慢慢转变,设立创投公司的方式逐渐淡化,更多的是以设立引导基金的方式参与,此举能更好地吸引和撬动的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财政资金也得到了杠杆放大,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和政府鼓励的领域。”该负责人对记者说,政府参与设立引导基金可以极大地克服了社会创业投资因自由配置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以郑州高新区为例,该区企业数量较多,但体量普遍偏小。设立政府引导基金首先会起到聚集效应,可将多种资本集合起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在此背景下,高新区引导基金创新推出了多级资金联动的合作模式:联合省(市)、区级政府共同发起设立基金,发挥上级资金优势和区级项目承接优势,发挥基金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基金落地。
“目前我们成立的6只基金中,有5只都是与省(市)级财政资金进行合作,形成了多级资金联动的效应。同时我们还探索建立了与上市公司、省级投融资平台等协同合作的模式,通过设立基金将产业的上下游延长,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1月份,高新区引导基金联合河南农开基金、中原联创投资基金、豫金刚石、农投金控等发起成立了河南农投华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基金总规模3亿元,主要围绕与豫金刚石主营业务有关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于超硬材料等符合《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直接投资申报指南》要求的领域。
| 郑州高新区将构建多层次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
据了解,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在金融、创投等领域持续发力。按照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核心区建设的要求和“四链一城”(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建设宜创、宜业、宜居智慧新城)的实践路径,该区搭建了完善的金融链条,部署了“一体两翼六平台”的金融整体架构体系。
其中,“一体”,即郑州高新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两翼”,即政策性金融体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金融体系;“六平台”,即科技金融广场、科技银行、金融大数据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技术交易平台、新三板资本产业园。
截至2018年底,该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1380家。拥有各类金融机构97家,其中,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类金融机构61家,管理资金总规模超过700亿元。
郑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搭建科技金融创新载体,初步形成涵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投资并购基金”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助力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将高新区建成开放创新先导区、科技金融创新实验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扫一扫关注 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官方公众号,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